五個“堅持”,看龍灣這十年精彩蝶變
9月15日,溫州市舉行“溫州這十年·龍灣”主題新聞發布會。
中共溫州市龍灣區委書記、溫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一富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中共溫州市龍灣區委副書記、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政府區長、溫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夏禹槳回答有關問題。溫州市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陳靚秋主持。
中共溫州市龍灣區委書記、溫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一富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趙用 攝
龍灣瀕臨東海、背靠大羅山,人杰地靈、文化深厚,1984年,作為溫州改革開放的窗口應運而生,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龍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3次到溫州、4次到龍灣調研視察指導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在新時代高歌猛進,譜寫了波瀾壯闊的十年答卷。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793.84億元,較十年前翻了一番;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至69984元、44430元,是十年前的2倍多,成功入選中國創新百強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
? 龍灣中心區 項紹雄 攝

2012年10月,溫州國家高新區掛牌成立,龍灣區與高新區實行“政區合一”,到現在剛好10年。
這些年,龍灣堅定實施創新首位和人才強區戰略,溫州國家高新區排名連年躍升、目前位列全國第69位,創新指數、成果轉化指數分列全省第10、第6位,蟬聯全省科技進步考核優秀,勇奪浙江省科技工作最高榮譽——“科技創新鼎”。
? 創新創業新天地 項紹雄 攝
這些年,龍灣還先后落戶甌江實驗室、國科溫州研究院等高能級平臺12家,創新“塔尖重器”的作用充分發揮。比如,“中國眼谷”兩年多時間累計引進注冊企業151家,成功牽手華為、華潤、固生堂、珍視明等龍頭企業,入選2022年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同時,龍灣傾力打造以人為本的科創生態,浙南海創城掛牌成立,創新創業新天地、“浙南·云谷”建成運營,創客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鯤鵬計劃”實現零的突破,高端人才總量全市領先,榮獲首批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國家級高端人才引領性雙創載體等國字號榮譽。
? 中國眼谷 項紹雄 攝
可以說,這十年,龍灣的創新格局之變前所未有,迸發出全域創新的強大勢能。

龍灣是工業大區,傳統產業一直以來占主導地位,隨著新經濟、新市場的變化,龍灣果斷地實施產業轉型升級。首先,大力開展小微園建設,整合提升閥門、特種不銹鋼等傳統產業,確定了“5+4+N”產業體系——
-
“5”就是智能閥門裝備、高端特殊鋼、時尚鞋業、高端制筆、時尚服裝產業等五大傳統產業;
-
“4”就是數字經濟、智能裝備、生命健康、新能源產業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
“N”就是一系列機會產業。
? 本土民營企業青山控股集團成為“世界500強”
在確定主導產業之后,龍灣全力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比如,圍繞數字經濟產業,招引國興網絡投資108億元建設5G產業基地和無人礦卡項目,招引世界500強DXC Technology投資102億元打造國際云軟件生態平臺總部,開啟了溫州國際云軟件谷的建設篇章。比如,圍繞新能源產業,先后招引落地總投資超300億元的瑞浦新能源產業基地、總投資191億元的溫州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兩個百億級項目聯動產業鏈上下游,有望沖擊2000億元的工業產值。
? 溫州國際云軟件谷
可以說,這十年,龍灣的產業格局之變前所未有,真正用大好高項目撐起了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近年來,龍灣累計實施60個城中村整村(區塊)拆遷改造,創成省“基本無違建區”,“半城市化”問題有力破除。
? 龍灣中心區 項紹雄 攝
在此基礎上,率全省之先謀劃打造未來城區,以未來視角、國際視野定位龍灣發展,各大板塊功能日益凸顯,區便民服務中心、科技創新大樓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建成投用,甬臺溫高速復線、330國道龍灣段、市域鐵路S1線、溫州大道東延等全線通車,一批未來社區、未來鄉村、未來街區、未來園區加快建設,成為全省首個全域類未來社區試點的行政區。同時,龍灣深入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創成省級全域“無廢城市”,多次獲得全省治水工作最高榮譽“大禹鼎”。
? 市域鐵路S1線
可以說,這十年,龍灣的城鄉面貌之變前所未有,正在努力成為人人向往的未來生活地、工作地、旅游地。

龍灣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領域,實現了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居家養老中心、村文化禮堂等民生服務全覆蓋。
? 龍灣鐘秀園貞義書院 項紹雄 攝
龍灣著力優化公共服務,每年辦好“十大民生實事”,建成溫醫大附二醫龍灣院區、奧體中心主體育場等民生項目,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健康促進區、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
? 溫醫大附二醫龍灣分院 項紹雄 攝
? 溫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 項紹雄 攝
龍灣堅持以數字化改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革落地實施,老百姓辦事更加便捷。龍灣把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擺在最高位置,大力推進除險保安,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連續12年創成平安區,今年以歷史最好成績捧回了“平安金鼎”。
可以說,這十年,龍灣的幸福指數之變前所未有,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這十年的發展極不平凡,龍灣始終把黨的建設融入各項工作、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在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各項大戰大考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始終沖鋒在前,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一線。事實證明,黨的領導是最大優勢。因此,龍灣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扎實開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牢牢守住意識形態陣地,率全省之先成立互聯網企業黨工委,農村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排查整頓省級試點工作獲中組部高度肯定,“及時獎”“擔當獎”“蝸牛獎”“鴕鳥獎”等正反激勵機制激發干部隊伍張力,“清廉龍灣”和全過程民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 龍灣新城區 項紹雄 攝
可以說,這十年,龍灣的黨建質量之變前所未有,民主團結、干群同心成為新時代龍灣最絢麗的底色、最高昂的旋律。

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征程,龍灣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全力推進溫州灣新區建設,加快打造“一區五城”,堅決扛起做強做大“全省第三極”的龍灣擔當,奮筆疾書“兩個先行”龍灣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共溫州市龍灣區委副書記、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政府區長、溫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夏禹槳回答有關問題。趙用 攝
發布會現場
▼

龍灣區委書記、溫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周一富: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推動“八大躍升”,做強做大“全省第三極”。貫徹落實好省、市的重要部署,龍灣的主戰略就是以“一區五城”建設推進“兩個先行”,堅決扛起做強做大“全省第三極”的龍灣擔當,簡單概括就是做到“7個堅定不移”:
一是堅定不移推動現代化先行區建設躍升,加快打造“未來城區”。未來城區是龍灣“兩個先行”的主路徑,旨在通過“三化三地”,推動人的現代化和城區現代化良性互動。接下來,我們將高標準實施省級全域類未來社區試點,突出抓好“以‘未來城區’集成改革打造共同富,F代化基本單元”省級試點,加快布局一批未來社區、未來鄉村、未來園區、未來街區,讓“未來城區”與現代化基本單元承載好老百姓的幸福明天。
二是堅定不移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躍升,加快打造“浙南科創新城”。前面我講到龍灣區近年來的科創成效比較顯著,所以我們提浙南科創新城,目標就是要扛起“浙南科創看龍灣”的擔子。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融入全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和全市“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全力抓好科技創新“八大抓手”工作,迭代創新組織體系,優化創新生態系統,以科技創新厚植動能、制勝未來。
三是堅定不移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躍升,加快打造“溫州產業新城”。面對溫州灣新區籌建和高質量項目成效初顯的良好態勢,我們將繼續強化“謀大招強”,全力推進“產業振興”,加快建設中國眼谷、國際云軟件谷、瑞浦新能源產業基地、鋰電池新材料等重大平臺和項目,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協同集群發展。
四是堅定不移推動都市功能品質躍升,加快打造“東部樞紐新城”。龍灣是溫州唯一集空港、海港、陸港于一體的城區,是溫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主戰場,我們將以東部交通樞紐建設為重點,推動溫州高鐵東站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加快創建臨空經濟示范區。同時,全力推進“都市振興”,主動融入甌江新城建設,全面提升城區集聚要素、配置資源、發展經濟、提供服務等城市功能。
五是堅定不移推動深化改革開放躍升,加快打造“國際開放新城”。龍灣作為溫州改革開放的窗口而設立,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長大的,同時也是外貿大區,我們將一體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區重大改革、數字化改革和未來城區集成改革,高質量融入RCEP、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發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全方位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競爭新優勢。
六是堅定不移推動共同富裕建設躍升,加快打造“濱海幸福新城”。我們將深化“擴中提低”改革,縮小“三大差距”,全力推進“文化振興”和“鄉村振興”,推動公共服務優質普惠共享,高標準建設全齡友好型城區,高水平建設平安龍灣、法治龍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格局,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標志性成果。
七是堅定不移推動黨的建設質量躍升,加快打造新時代黨建高地、清廉建設高地的龍灣樣板。我們將更加嚴格地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七張問題清單”牽引黨建統領整體智治,以“凝聚力工程”為總抓手推動基層黨建工作質量整體躍升,以“兩個擔當”良性互動打造堪當現代化建設重任的干部隊伍,全域深化“清廉龍灣”建設,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龍灣區委副書記、龍灣區人民政府區長、溫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夏禹槳:
龍灣處在溫州城市自東向西、自北向南的交叉口,歷來是溫州城市交通的重要節點。龍灣是全市唯一集空港、海港、陸港于一體的城區。交通樞紐作為中心城市的戰略支撐,對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導性作用。我們建設“東部樞紐新城”,主要從三方面抓:
一是全面拉開大框架。我們堅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的理念,依托龍灣國際機場和溫州高鐵東站,打造具有國際視野、世界一流的“第四代+”空鐵樞紐典范。啟動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賦能龍灣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由千萬級別向三千萬級別躍升。積極擁抱高鐵新時代,加快融入溫州“521”高鐵時空圈,配合建設溫福高鐵、甬臺溫高鐵。同時,我們注重發展臨空經濟,大力推進航空物流綜合體等項目,打造輻射浙南閩北贛東的區域航空物流中心。
二是著力構建縱橫網。近年來,我們不斷完善交通路網,建成甬臺溫高速復線、南口大橋南接線、330國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特別是2021年,溫州大道東延、圍墾路等重要道路順利通車,城市擁堵率下降11.4個百分點,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東西向通勤明顯改善。未來五年,我們將建成通車金麗溫高速東延線、機場大道東延等重要交通項目,有序推進沈海高速改擴建、沿江快速路龍灣段、濱海大道高架等工程,加快形成“八縱五橫”城市路網格局,持續放大龍灣交通樞紐優勢地位。
三是不斷暢通微循環。我們高度關注人民群眾對于便捷交通的強烈呼聲,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戰略,加快建設市域鐵路S2線,優化公交線路,全區公交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村村通巴士”目標。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綜合網絡體系,打造以“軌道交通為骨干、BRT為補充、常規公交為基礎、社區巴士為微循環”的多元銜接公共交通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行有所乘”的公共服務需求。到2026年,力爭實現公交站點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

龍灣區委副書記、龍灣區人民政府區長、溫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夏禹槳:
在共同富裕新賽道上,龍灣奮勇前行、基礎扎實,我們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超99%,2021年龍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居全市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全市最優、全省第六;2022年成功入選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第二批試點,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縣域樣板。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增收舉措更加扎實。我們立足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物質需求,努力讓低收入群體富起來。率全省之先建立特困人員“收入豁免”機制,率全市之先出臺支出型貧困救助辦法,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被征地農民就業促進計劃,連續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2%低位運行。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所有村(社)年均經營性收入已超50萬元,總收入由2016年的3.75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9.57億元。
二是公共服務更加優質。我們圍繞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深入實施“品質教育·學在龍灣”戰略,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區。溫醫大附二醫總院、口腔醫院和眼谷超級眼視光醫院建成投用,填補了三甲醫療機構歷史空白!敖】谍垶场笔〖壙己讼s聯優秀,率全市之先創成全國健康促進區。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溫州奧體中心投入運營,省級體育強區創建通過復評,人均體育場地達到2.45平方米。
三是兜底保障更加有力。我們全面兜住民生底線,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超99%,養老保險參保率超98%,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實現街道全覆蓋。全力構建風險防范大平安機制,2019年創成“無欠薪”區,連續12年達到平安縣(市、區)標準,今年捧回了全省平安建設最高榮譽“平安金鼎”。
四是人居環境更加舒適。我們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行動,空氣質量、市控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明顯提升,連續五年奪得省治水工作最高榮譽“大禹鼎”。率全省之先開展用地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一件事”改革試點,高標準創成全省首批“無廢城市”。成功打造甌海大道、中心區等城市綠軸,鐘秀園、黃石山、河泥蕩入選省級優質綜合公園。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踐行人本理念,乘勢而上,久久為功錨定“一區五城”戰略,以厚實的民生底色、完善的治理體系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在龍灣高質量發展中奏響共同富!白顝娨簟。

龍灣區委副書記、龍灣區人民政府區長、溫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夏禹槳: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四大振興”,其中之一就是產業振興。近年來,我們錨定建設“溫州產業新城”目標,堅持科技創新、項目為王,扎實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龍灣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157家;2021年,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超11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超220億元,增速均呈兩位數增長;工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由2020年的54.6%提升至2021年的65.2%;入選中國創新百強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工業穩增長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為賦能產業升級,我們主抓了三個方面:
一是科創賦能,跑出產業轉型加速度。我們堅持以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從2016年到2021年,溫州高新區全國排名從前84%躍升到前44%,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綜合評價始終位列全省前列,連續三年蟬聯全市第一。2022年又獲批溫州灣新區,產業發展進一步駛入快車道。累計擁有甌江實驗室等高能級科研平臺12家、高新技術企業53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548家,創成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雙創特色載體。今年上半年,頂住經濟下行等多重壓力,規上工業增加值逆勢增長9.1%,排名“三區兩市”第一,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70%,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二是項目賦能,強化產業集群競爭力。我們聚焦產業鏈開展“招大引強”,去年以來,共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8個,生命健康、新能源、數字經濟、智能裝備四大戰新產業加速集群。中國眼谷獲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和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引入華為、華潤等世界500強企業,進駐珍視明、固生堂等上市企業總部。連續簽約落地投資超300億元的瑞浦新能源產業項目和投資191億元的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共同打造兩大千億產值新能源產業。數字經濟產業再上新臺階,國際云軟件谷正式開園,2022中國軟件業創新發展大會在龍灣成功召開,現場簽約HPE、MF兩家世界級軟件頭部企業及量子矩陣等6家惠普系生態企業。奔騰激光打造全球第一臺最高功率的激光切割成套設備,取得4項“卡脖子”核心技術突破,成功入選浙江省國際首臺(套)裝備,為龍灣高端裝備制造業樹立了品牌和標桿。
三是資源賦能,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面對土地資源緊缺的巨大困境,龍灣綜合施策,一方面,累計拆改舊工業區24個、騰出土地4520畝,招引落地大唐5G、北斗產業基地等一批戰新產業領軍項目,“‘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入選全省最佳實踐案例。另一方面,在1平方公里范圍內布局10個小微園,打造全省密度最大的小微園集聚區,讓廣大中小企業集聚轉型發展。同時,龍灣擁有60多公里海岸線,圍墾面積約10萬畝,其中二期圍墾內規劃約5600畝工業用海面積,隨著溫州灣新區建設,將為溫州產業向東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支持。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溫州產業新城”目標,堅持改造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并舉,加速集聚一批“大好高”企業和項目,推動“5+4+N”產業體系更加成熟。龍灣是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我們真誠歡迎廣大海內外客商和在外龍商到龍灣來投資興業、共創未來!

龍灣區委書記、溫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周一富:
簡單理解龍灣“未來城區”,就是將未來社區建設連點成線、拓面提質,將未來理念厚植城市發展全過程,讓未來元素融入社區、園區、街區、鄉村建設各領域。未來城區旨在打造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基本單元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園。這一步,我們走得很扎實,這些年,龍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城市形態重塑,實施了60個村(區塊)城中村改造,為打造“未來城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基礎。同時,未來社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前五批省級未來社區試點,我們每一批都有項目入選,從未缺席,我們還成為了全省首個全域類未來社區創建名單的行政區。用“未來城區”這樣一個動態的未來的目標,作為我們龍灣發展的整體方向,核心的就是“三化三地”,“三化”指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通過“三化”,打造具有龍灣辨識度的未來生活地、工作地、旅游地,旅游地主要指龍灣有機場(計劃人流量3000萬)、有高鐵(計劃人流量6000萬),以及龍灣現有的和將布局建設的人文旅游資源、商業旅游等等。我們堅信,“未來城區”建設將成為龍灣“兩個先行”的最佳實踐。
龍灣將如何深化“未來城區”建設?今后主要有三方面舉措:
一是搭建以全域未來為基本框架的未來城區格局。基于龍灣產業特點、區位優勢,全力構筑“一核兩翼三廊四基底”的未來城區發展格局!耙缓恕币I,即以濱海大道以西、茅竹嶺以東為區域,統籌龍灣城市中心區、浙南科技城、東部新城高質量發展,打造未來城區核心!皟梢怼蓖卣,即東翼以濱海大道以東為區域,打造沿,F代產業集聚區;西翼以蒲州、狀元街道為范圍,打造溫州都市智創集聚地!叭取鄙L,即依托生態本底和基礎設施廊道,打造“軌道上”的未來社區示范走廊、甌江沿岸協同發展示范走廊、環大羅山生態休閑走廊!八幕住焙粚,即打造未來社區、未來園區、未來街區、未來鄉村等標志性平臺“新名片”,促進“四個未來”新型功能單元基底交互融合、要素融通,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未來城區標簽。
二是打造以優質共享為價值追求的未來服務體系。龍灣區打造“未來城區”,旨在讓不同資源稟賦的區域搭上“同一致富列車”。因此,我們從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以打造優質共享的公共服務為抓手,列出公共服務提質、美麗生態筑底、數字賦能創新、產業價值增能、綜合交通迭代等“五大工程”清單,涉及各類民生方面,共50條具體舉措和1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2241億元,其中“十四五”期間投資約1199億元。這些重大民生工程都會落到現代化基本單元里,通過每個單元的建設,提升整體公共服務水平,讓老百姓切實對未來城區和共同富?筛锌杉。
三是實施以黨建統領為核心體系的未來治理模式。黨建統領整體智治是打造未來城區的關鍵,我們將繼續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圍繞城市管理打造重點應用場景,綜合運用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構建起“一網智配、一網通管、一網通辦”的新型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區街一體、條抓塊統”改革,迭代升級“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探索打造多方參與、多元共治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推動廣大群眾共建未來城區、共享未來成果。
來源:溫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