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xrzhp"><option id="xrzhp"></option></samp><var id="xrzhp"></var>
      <samp id="xrzhp"></samp>
        <samp id="xrzhp"><em id="xrzhp"><blockquote id="xrzhp"></blockquote></em></samp>
          <delect id="xrzhp"><noframes id="xrzhp"><var id="xrzhp"></var>
          <samp id="xrzhp"><em id="xrzhp"></em></samp>
              <samp id="xrzhp"></samp>
                • 省政府新聞辦批文·浙新辦[2008]17號

                • 龍灣區唯一具有新聞發布資質網站

                • 溫州市第一批文明網站

                • 溫州市網絡文化協會理事單位

                • 市級青年文明號參賽崗

                微信 新浪微博 APP

                您所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龍灣新聞網  ->  專題專欄  ->  人文龍灣 -> 正文

                混河塘 沙村人的捉河鮮盛會

                2021年08月11日 10:25:00來源:龍灣新聞網


                  ■ 張韓杰

                  說起我的家鄉沙村,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沙村人掘蘭胡,想到的都是沙村人捉海鮮。其實,沙村人不但捉海鮮內行,捉河鮮也很厲害。從4月春耕開始,沙村人便會手上提著步踏或者小鋤頭、腰間系著魚簍,在水溝、排了水的稻田捕鯽魚、掘泥鰍;旌犹,更是沙村人一項傳統的捉河鮮盛會。

                  說起混河塘,首先得說說沙村人的獨特捕魚工具——步踏。這是一種外形像今日市場上購買的蚊帳一樣的漁具。取兩條長竹片,用刀削平,用繩子在中間系著,成X狀分開,再彎曲,為支撐,套上漁網,形成側面、背面和底部為漁網、正面開口的長弓形漁具,正面再取一條細長的竹棍子,稍高于步踏10多厘米,一端系在底部漁網外緣中間,上端系在支撐架中央,既方便手握著,又保證底端漁網外緣部分浸水后不下垂,防止魚兒乘漁網下垂逃掉。使用時,一手握著步踏,一腳固定著,然后另一只腳在水中來回踏著,漸漸向步踏靠攏,驅趕魚兒游到步踏里面,然后迅速提起步踏。步踏取名就是這樣來的。




                捕魚工具——步踏。 作者供圖

                  步踏有大小之分,大步踏又稱“撐踏”,“撐踏”使用時需要左右手配合,解開中間的竹棍子,用左手拿著,右手則握住步踏,雙手同時用力提起步踏。

                  步踏是沙村人家的標配,一般的人家里都有兩把以上步踏,一把“撐踏”,外帶幾把小步踏。小步踏比較靈活,捉河鮮、捉海鮮都可派上用場,而“撐踏”由于比較笨重,只有在比較開闊的水面上才能使用,所以很少出場。但“撐踏”一旦出場,便是絕對的主力;旌犹帘闶怯伞皳翁ぁ睋V、眾多步踏參加的一場捉河鮮盛會。

                  時間是在酷熱的夏天,河水漸漸干涸,許多地方甚至露出河床,形成了大大小小不一的河塘,魚兒的活動范圍也漸漸變小。

                  中午時分,便有幾位村里的青壯,手持“撐踏”相約而出,先選定一處河面比較開闊的河塘,一般在河道大盤洄之處,然后再兵分幾路,在河塘上下游河道上,六七把“撐踏”成一字形擺開,從相反的方向驅趕著魚兒向河塘中心慢慢靠攏。村里便有人到處吆喝“混河塘嘍,混河塘嘍”。喊聲就像軍令,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吃飯的馬上放下飯碗,躺在竹床上休息的立即從床上彈起,操起步踏、“撐踏”,提著魚簍紛紛趕赴魚塘。沒有步踏的,就提著魚兜,拿著扁擔,小孩子則干脆拿著臉盆、水勺、毛巾,飛也似的向混河塘地方奔去。

                  到了現場,有“撐踏”的立即向河塘中央趟過去,拿著步踏的則稍微外圍點,整個河塘中央到處都是手持 “撐踏”、步踏的村民,人歡馬叫,群情激昂,場面好不熱鬧。河岸上則站滿了看熱鬧的人群,以老人婦女為主;祠~塘講究的就是一個亂,就像電影大決戰《遼沈戰役》中所說的那樣“不要怕亂,越亂越好”。隨著人數的增加,河水也越來越渾濁,混魚塘的效果也越來越好。水中的魚兒慌不擇路,到處亂竄,手持“撐踏”、步踏的則是收獲頗多,到處是一派歡聲笑語,那場景,充滿著詩情畫意。

                  混魚塘主要抓的是河魚板,也就是鯽魚。因鯽魚體型和手掌差不多,所以我們習慣稱呼它為河魚板。河魚板在水中很靈活,經常有進了步踏的河魚板又逃出生天。于是便有人很惋惜地哀嘆一聲:“哎喲,逃掉的河魚板真大啊”,可等他再提起步踏,捉住的只是一條小鯽魚,便引來周邊人的哄堂大笑“你呀,捉住指甲眼,逃掉河魚板!闭媸且痪涓挥姓芾淼耐嫘υ。

                  捉住鯉魚則是天大之喜。鯉魚是中國人的吉祥物,備受國人喜歡,沙村人也不例外。但我們這里鯉魚比較稀少。所以一旦有人捉住鯉魚,馬上會引來關注,馬上會被津津有味地到處傳說“誰誰誰,抓住一條大鯉魚了!蔽掖蟾缭淮巫阶5條大鯉魚,我母親到現在還常常嘮叨此事,據說當時燒了滿滿一大鍋,左鄰右舍,甚至連十多里外的親戚家也送了幾碗。

                  混河塘的主角是手持步踏“撐踏”的人,手里沒有步踏的則站在河塘邊緣,基本上都是小孩,手里拿著臉盆、水桶、勺子、毛巾。只要有耐心、有信心,總會有收獲。河塘里的魚是到處亂竄,經常有慌不擇路的魚兒徑直向河邊掠過來,就成了臉盆、水桶、勺子和毛巾的圍攻對象。運氣好的雙腿一并,也能夾住一條。那些掠到淺水區擱淺的魚兒則更慘,不費吹灰之力便成了小孩子戰利品。

                  更有一些年級較大的村民,這些都是有多年捉魚經驗的老手。一邊樂呵呵地看著小孩子捉魚,一邊還緊盯河面上,當發現魚兒在水面上劃出一道水線時,便掄起手中的扁擔,在水線邊狠狠地拍下去,輕輕松松地就抓住一條被震得暈七暈八的大鯽魚。有的干脆和小孩子協同作戰,展開蒲扇般的大手,渾水摸魚,只幾下,便徒手抓到好幾尾鯽魚,非常大氣、非常和藹地把手中的魚遞給小孩,“娒,給你!

                  混魚塘一般都要好幾個小時,漸漸地人數越來越少,到了傍晚,沙村人的捉河鮮盛會便暫告段落。

                  是到了享受勞動成果的時候了——夜晚的沙村,到處飄逸著河魚的鮮味。


                [編輯: trs接口] 
                分享到:
                下載

                微博